- A+
1、区块链
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交易:对账本状态的改变,如添加一条记录;区块: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交易和状态,是对当前账本状态的一次共识;链:由一个个区块按照发生顺序串联而成,是状态变化的日志记录。
2、区块
在比特币网络中,数据会以文件的形式被永久记录,我们称这些文件为区块。一个区块是一些或所有最新比特币交易的记录集,且未被其他先前的区块记录。
3、区块头
每个区块都包括了一个被称为魔法数的常数、区块的大小、区块头、区块所包含的交易数量及部分或所有的近期新交易。在每个区块中,对整个区块链起决定作用的是区块头。
4、中本聪
中本聪是比特币的开发者兼创始者, 2008年中本聪在互联网上一个讨论信息加密的邮件组中发表了一篇文章, 勾画了比特币系统的基本框架。 2009年他为该系统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 (open source project),正式宣告了比特币的诞生。 2010年12月12日当比特币渐成气候时,他却悄然离去,从互联网上销声匿迹。
5、以太坊
以太坊(英语:Ethereum)是一个开源的有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通过其专用加密货币以太币(Ether,又称“以太币”)提供去中心化的虚拟机(称为“以太虚拟机”Ethereum Virtual Machine)来处理点对点合约。
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间由程序员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币启发后提出,大意为“下一代加密货币与去中心化应用平台”。
6、加密货币
(英文:Cryptocurrency,又译密码货币,密码学货币)是一种使用密码学原理来确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单位创造的交易媒介。 加密货币是数字货币(或称虚拟货币)的一种 。比特币在2009年成为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这之后加密货币一词多指此类设计。自此之后数种类似的加密货币被创造,它们通常被称作altcoins。 加密货币基于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与依赖中心化监管体系的银行金融系统相对。
7、比特币
是一种去中心化,非普遍全球可支付的电子加密货币。比特币由中本聪(又译中本哲史)(化名)于2009年1月3日,基于无国界的对等网络,用共识主动性开源软件发明创立。截至2018年1月14日,比特币是目前市场总值最高的加密货币。
8、莱特币
莱特币(英语:Litecoin,简写:LTC,货币符号:Ł,字义:精简币)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加密货币,也是MIT/X11许可下的一个开源软件项目。莱特币受到了比特币(BTC)的启发,并且在技术上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莱特币的创造和转让基于一种开源的加密协议,不受到任何中央机构的管理。莱特币旨在改进比特币,与其相比,莱特币具有三种显著差异。第一,莱特币网路大约每2.5分钟(而不是10分钟)就可以处理一个块,因此可以提供更快的交易确认。第二,莱特币网路预期产出8400万个莱特币,是比特币网路发行货币量的四倍之多。第三,莱特币在其工作量证明算法中使用了由Colin Percival首次提出的scrypt加密算法,这使得相比于比特币,在普通计算机上进行莱特币挖掘更为容易(在ASIC矿机诞生之前)。每一个莱特币被分成100,000,000个更小的单位,称为英语:Litoshi,通过八位小数来界定。
9、以太币
以太币(ETH)是以太坊(Ethereum)的一种数字代币,被视为"比特币2.0版",采用与比特币不同的区块链技术"以太坊"(Ethereum),开发者们需要支付以太币(ETH)来支撑应用的运行。和其他数字货币一样,可以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买卖。
10、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一种现象或结构,必须在拥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或在拥有众多个体的群中才能出现或存在。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11、共识机制
由于加密货币多数采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设计,节点是各处分散且平行的,所以必须设计一套制度,来维护系统的运作顺序与公平性,统一区块链的版本,并奖励提供资源维护区块链的使用者,以及惩罚恶意的危害者。这样的制度,必须依赖某种方式来证明,是由谁取得了一个区块链的打包权(或称记账权),并且可以获取打包这一个区块的奖励;又或者是谁意图进行危害,就会获得一定的惩罚,这就是共识机制。
12、Pow 工作量证明
Proof of Work,通过计算来猜测一个数值(nonce),得以解决规定的 hash 问题(来源于 hashcash)。保证在一段时间内,系统中只能出现少数合法提案。同时,这些少量的合法提案会在网络中进行广播,收到的用户进行验证后会基于它认为的最长链上继续难题的计算。因此,系统中可能出现链的分叉(Fork),但最终会有一条链成为最长的链。(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做某件事情需要排成一队,可能有人不守规矩要插队。事件的督察员会检查队伍,认为最长的一条队伍是合法的,并让不合法的分叉队伍重新排队。只要大部分人不傻,就会自觉在最长的队伍上排队。)
13、PoS 权益证明
Proof of Stake,2013 年被提出,最早在 Peercoin 系统中被实现,类似现实生活中的股东机制。其原理是通过保证金(代币、资产、名声等具备价值属性的物品即可)来对赌一个合法的块成为新的区块,收益为抵押资本的利息和交易服务费。提供证明的保证金(例如通过转账货币记录)越多,则获得记账权的概率就越大。合法记账者可以获得收益。
14、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英语:Smart contract )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智能合约概念于1994年由Nick Szabo首次提出。智能合同的目的是提供优于传统合同方法的安全,并减少与合同相关的其他交易成本。
15、时间戳
时间戳(英语:Timestamp)是指字符串或编码信息用于辨识记录下来的时间日期。国际标准为ISO 8601。
16、图灵完备
在可计算性理论里,如果一系列操作数据的规则(如指令集、编程语言、细胞自动机)可以用来模拟单带图灵机,那么它是图灵完备的。这个词源于引入图灵机概念的数学家艾伦·图灵。
17、51%攻击
所谓51%攻击,就是利用比特币使用算力作为竞争条件的特点,使用算力优势撤销自己已经发生的付款交易。如果有人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他能够比其他人更快地找到开采区块需要的那个随机数,因此他实际上拥有了绝对哪个一区块的有效权利。
18、预言机
预言机是一种可信任的实体,它通过签名引入关于外部世界状态的信息,从而允许确定的智能合约对不确定的外部世界作出反应。预言机具有不可篡改、服务稳定、可审计等特点,并具有经济激励机制以保证运行的动力。
19、零知识证明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是由S.Goldwasser、S.Micali及C.Rackoff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指的是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零知识证明实质上是一种涉及两方或更多方的协议,即两方或更多方完成一项任务所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证明者向验证者证明并使其相信自己知道或拥有某一消息,但证明过程不能向验证者泄漏任何关于被证明消息的信息。大量事实证明,零知识证明在密码学中非常有用。如果能够将零知识证明用于验证,将可以有效解决许多问题。
20、私钥
私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非加密算法算出公钥,公钥可以再算出币的地址。每次交易的时候,付款方必须出具私钥,以及私钥产生的签名,每次交易签名不同,但是都由同一个私钥产生。
21、公钥
是和私钥成对出现的,公钥可以算出币的地址,因此可以作为拥有这个币地址的凭证。
22、高级加密标准(AES)
密码学中的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又称Rijndael加密法,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一种区块加密标准。
23、比特币地址
地址用于接收比特币,功能类似银行的存款账号,但不需要实名登记。若只公开地址不必担心里面的比特币被盗走,也没有任何身份信息,也可以离线产生。比特币的地址是由用户的公开密钥经过 SHA-256 散列运算后,再通过 RIPEMD-160 散列运算而得,其长度固定为 160 个比特(bits),通常会利用 Base-58 将之编码成一串由英文字母和数字所组成的字符串,以方便显示或散布,其特征是皆以“1”或者“3”开头,区分大小写,但不包括“IlO0”等字符,“1”开头的地址长26~34位,“3”开头的地址长34位,例如
"1DwunA9otZZQyhkVvkLJ8DV1tuSwMF7r3v",地址也可编码成快速反应矩阵码(QR-Code)的形式让移动设备能够便捷地读取复制 。比特币客户端可以离线生成比特币地址 。一个人可以生成并拥有许多比特币地址,并用在不同的交易上,而且除非自己揭露,否则外人无法看出其中的关系。可用的比特币地址数量接近2161个[来源请求]。形象地说,假如地球上约有263粒沙,[35]如果每一粒沙中有一个地球,那么比特币地址总数远远超过所有这些“地球”上的所有的沙子的数量。
24、钱包地址
如果我们把ETH钱包简单比作成银行卡账户的话,那么ETH钱包地址就可以看成是银行卡账号。不同的是,ETH地址是可以不存储在网络上的,更是可以独立于你的钱包而存在的。
钱包以不同的协议又分为比特币钱包、以太坊钱包、EOS钱包等
25、钱包
由于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所采用的去中心化架构特性,用来储存加密货币的钱包,实际上并非将货币放在钱包内,而是泛指能在区块链上交易所使用的公钥与私钥、私钥所对应的地址、该地址(群)的货币结算,以及货币交易的支援系统。有时该系统甚至包含了整个区块链的记账与维护。由于加密货币是以区块链为主,所以实际金额是以区块链最后的记录结果为准。
26、冷钱包
通俗点说冷钱包就是将数字货币进行离线下储存的钱包,玩家在一台离线的钱包上面生成数字货币地址和私钥,再将其保存起来。而冷钱包是在不需要任何网络的情况下进行数字货币的储存,因此黑客是无法进入钱包获得私钥的。
27、全节点
全节点的代表是bitcoin-core 核心钱包,需要同步所有区块链数据,占用很大的内存,但是可以完全实现去中心化。
28、轻钱包
轻钱包依赖比特币网络上其他全节点,仅同步与自己相关的数据,基本可以实现去中心化。
29、拜占庭将军问题
拜占庭将军问题(Byzantine failures),是由莱斯利·兰伯特提出的点对点通信中的基本问题。含义是在分布式计算中,不同的计算机通过通讯交换信息达成共识而按照同一套协作策略行动。但有时候,系统中的成员计算机可能出错而发送错误的信息,用于传递信息的通讯网络也可能导致信息损坏,使得网络中不同的成员关于全体协作的策略得出不同结论[2],从而破坏系统一致性[3]。拜占庭将军问题被认为是容错性问题中最难的问题类型之一。
30、超级账本
超级账本(hyperledger)是Linux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的推进区块链数字技术和交易验证的开源项目,加入成员包括:荷兰银行(ABN 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几个不同利益体,目标是让成员共同合作,共建开放平台,满足来自多个不同行业各种用户案例,并简化业务流程。由于点对点网络的特性,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完全共享、透明和去中心化的,故非常适合于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以及其他的例如制造、银行、保险、物联网等无数个其他行业。通过创建分布式账本的公开标准,实现虚拟和数字形式的价值交换,例如资产合约、能源交易、结婚证书、能够安全和高效低成本的进行追踪和交易。
31、闪电网络
闪电网络的目的是实现安全地进行链下交易,其本质上是使用了哈希时间锁定智能合约来安全地进行0确认交易的一种机制,通过设置巧妙的‘智能合约’,使得用户在闪电网络上进行未确认的交易和黄金一样安全(或者和比特币一样安全)。
32、P2P网络
对等网络,即对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在对等者(Peer)之间分配任务和工作负载的分布式应用架构,是对等计算模型在应用层形成的一种组网或网络形式。“Peer”在英语里有“对等者、伙伴、对端”的意义。因此,从字面上,P2P可以理解为对等计算或对等网络。
33、算力
为了挖到矿,参与处理区块的用户端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计算力。算力一般以每秒进行多少次hash计算为单位,记为h/s。 矿工能获得记账的权力,就能获得 比特币新发行出的奖励 ,这其实取决于其的算力 。获得奖励的概率等于他所掌握的算 力占全网算力的百分比 。哈希碰撞是哈希算法的一种称呼,哈希算法是一种密码学数学算法 。每秒能做多少次哈希碰撞,就是其 " 算力 " 的代表,目前主流的矿机为10T左右的计算量级,即一台矿机就能每秒做至少10的13次方哈希碰撞,我们可以说,这一台10T的矿机就有10T的算力。一个矿工所掌握的矿机占比特 币全网的总算力的百分比是多少, 就代表TA在这10分钟记账竞争中能够获胜的概率就是多少 。
34、矿机
专门为“挖矿”设计的硬件。
35、挖矿
挖矿(英语:Mining),是获取比特币的勘探方式的昵称。利用电脑硬件计算出币的位置并获取的过程称之为挖矿。由于其工作原理与开采矿物十分相似,因而得名。
36、矿工
指尝试创建区块并将其添加到区块链上的计算设备或者软件。在一个区块链网络中,当一个新的有效区块被创建时,系统一般会自动给予区块创建者(矿工)一定数量的代币,作为奖励。
37、矿池
是一个全自动的挖矿平台,使得矿工们能够贡献各自的算力一起挖矿以创建区块,获得区块奖励,并根据算力贡献比例分配利润(即矿机接入矿池—提供算力—获得收益)。这使得矿工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而不是小概率的一次性获得一个区块产生的币币奖励。
矿池的基本原理是大家组队进行币币挖矿。在同一个矿池中,运用多个矿工进行挖区块,这样可以缩短挖矿所需的时间,挖得的区块,再按照矿工各自的算力来分配。
38、全网广播
向全网所有用户发送广播信息。
39、公有链
即完全开放的区块链,是指任何人都可读取的、任何人都能发送交易且交易能获得有效确认的、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系统维护工作,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交易或挖矿读取和写入数据。比如BTC、ETH都是公有区块链。
40、私有链
指写入权限仅面向某个组织或者特定少数对象的区块链。读取权限可以对外开放,或者进行任意程度地限制。区块链可以保证写入数据的不可伪造,不可篡改。例如:Ripple
41、联盟链
指共识机制由指定若干机构共同控制的区块链。这样的区块链的信用机制由若干权威或者由公信力机构共同维护,所有交易合法性需要大多数或者全部机构确认才能被写入区块链成为合法区块记录。例如:R3CEV
42、主链
主链”一词源于“主网”(mainnet,相对于测试网testnet),即正式上线的、独立的区块链网络。
43、侧链
楔入式侧链技术( pegged sidechains),它将实现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资产在多个区块链间的转移,这就意味着用户们在使用他们已有资产的情况下,就可以访问新的加密货币系统。目前,侧链技术主要是由Blockstream公司负责开发。
44、跨链技术
跨链技术可以理解为连接各区块链的桥梁,其主要应用是实现各区块链之间的原子交易、资产转换、区块链内部信息互通,或解决Oracle的问题等。
45、硬分叉
区块链发生永久性分歧,在新共识规则发布后,部分没有升级的节点无法验证已经升级的节点生产的区块,通常硬分叉就会发生。
46、软分叉
当新共识规则发布后,没有升级的节点会因为不知道新共识规则下,而生产不合法的区块,就会产生临时性分叉。
47、平衡树(balanced trees)
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类数据结构。 平衡树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类改进的二叉查找树。一般的二叉查找树的查询复杂度是跟目标结点到树根的距离(即深度)有关,因此当结点的深度普遍较大时,查询的均摊复杂度会上升,为了更高效的查询,平衡树应运而生了。
48、Base58编码
Base58是用于Bitcoin中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编码方式,主要用于产生Bitcoin的钱包地址。相比Base64,Base58不使用数字"0",字母大写"O",字母大写"I",和字母小写"l",以及"+"和"/"符号。
49、Base64编码
是网络上最常见的用于传输8Bit字节代码的编码方式之一,大家可以查看RFC2045~RFC2049,上面有MIME的详细规范。Base64编码可用于在HTTP环境下传递较长的标识信息。例如,在Java Persistence系统Hibernate中,就采用了Base64来将一个较长的唯一标识符(一般为128-bit的UUID)编码为一个字符串,用作HTTP表单和HTTP GET URL中的参数。在其他应用程序中,也常常需要把二进制数据编码为适合放在URL(包括隐藏表单域)中的形式。此时,采用Base64编码具有不可读性,即所编码的数据不会被人用肉眼所直接看到。
50、哈希值
即Hash,一般翻译做"散列",也有直接音译为"哈希"的,它是一组二进制数,就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51、哈希率
假设挖矿是解一道方程题,而且只有把每个整数代入才能算出来,那么哈希率就是每秒处理数据的速度。 CPU越好,固然哈希值越高,速度越快。
52、哈希树
在密码学及计算机科学中,哈希树(hash tree)是一种树形数据结构,每个叶节点均以数据块的哈希作为标签,而非叶节点则以其子节点标签的加密哈希作为标签 。哈希树能够高效、安全地验证大型数据结构的内容,是哈希链的推广形式。
53、梅克尔树
一般意义上来讲,它是哈希大量聚集数据“块”(chunk)的一种方式,它依赖于将这些数据“块”分裂成较小单位(bucket)的数据块,每一个bucket块仅包含几个数据“块”,然后取每个bucket单位数据块再次进行哈希,重复同样的过程,直至剩余的哈希总数仅变为1:即根哈希(root hash)。
54、SHA256
哈希值用作表示大量数据的固定大小的唯一值。数据的少量更改会在哈希值中产生不可预知的大量更改。SHA256 算法的哈希值大小为 256 位。
55、双花
简单来说就是双重支付。如果一个用户试图将同一笔电子货币资产进行两次支付操作,这就是双重支付。在进行币币交易时,付款方有可能尝试双重支付,如果收款方不等待足够的交易确认数(一般为6次),就认可交易,则有可能被双花攻击而受到损失。比如:你拿着币,在A商店买了瓶水,在B商店买了包瓜子。两个商店几乎同时花,假设商店都不等A确认。那么可能A或B商店最后有一家没有能收到币。那么就实现一次双花。
56、混币原理(CoinJoin)
许多人参与,一个交易中包括大量输入和输出,很难在输入和输出中找出每个人的对应对,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系被事实上割裂。
57、币联网
是使用数字货币节点技术构建的一个分布式网络。
58、比特股
比特股(英语:bitshares,简称BTS)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和去中心化的银行。